自1937年创建汽车工业公司后,丰田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,至1999年,它的累计产量突破1亿辆,先后超越福特和通用,成为全世界排名第一、以质量著称的汽车品牌。
就在其产量直线攀升、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期间,丰田开始留意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发展策略。现代汽车自1975年自主设计出第一款“小马驹”车型后,凭借低成本、低价格的优势,实现了爆炸式成长,至1993年,已跻身世界畅销品牌汽车的前列。身为亚洲品牌汽车业的龙头老大,丰田汽车对异军突起的现代汽车格外关注,一直注意观察这个紧追自己的、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。
1999年,丰田偷偷的拆解了一台现代汽车,将每个零件的品质和价格与丰田汽车的零件做了全面比较。看到分析报告,时任丰田总裁的渡边捷昭吓了一跳,他万万没想到,创业不到20年的现代汽车,已在装配和零件质量方面追上丰田,且在某些方面还比丰田拥有更大的优势。
丰田上下都无法接受这一事实,精明的渡边决定利用这个机会,向现代汽车学习控制成本、节约费用,推动丰田事业向前迈进。他在公司大会上郑重的宣读了比较报告,并充满危机的说:“原来丰田一直是井底之蛙。”
这以后,渡边捷昭每到所属的制造工厂考察,就要告诫工厂的负责人说:“现代汽车很有气势,你们要多多学习,拆解现代汽车,看看他们在哪方面比丰田汽车更出色。”各地工厂遵照老板指示,一次又一次的拆卸现代汽车,全方位开展与现代汽车的质量比较活动,启动一轮又一轮强悍的成本消减工作。
丰田先是推行了著名的“二十一世纪成本竞争力建设”计划,各地工厂从设计、生产、采购和固定费用等方面入手,将制造零部件的人数和供应链尽量向最低标准靠拢,并大力提升零部件生产厂的设备利用率。这让丰田170个主要零配件的购买成本平均削减了30%,在短短四年内,就节约各类成本费用近一万亿日元。
2004年,丰田再次拆解现代汽车,于次年又实施了一次“原价改善”活动,以系统的理念来对待每个零部件,要求它们更精、更小、构成成分更少,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。
通过一系列“手术试”的革命,丰田逐步在成本方面缩小了与现代的差距,并最终确立起自身独特的优势,在世界市场赢得更大的竞争力。在过去十年间,丰田在海外的生产基地增加17个,海外产量增加约一倍。同时,他又利用规模优势,继续压低零部件的采购价格,击败了一个个竞争对手。
就在丰田为其在成本方面赶超现代而暗自得意时,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:大批消费者抱怨丰田汽车质量下降,其销售形势急剧下滑,2008年,既然出现了7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。
原来,在疯狂学习韩国人削减成本后,丰田原先信奉的“质量至上”观念逐渐被“成本至上”所取代,其赖以为生的质量优势,逐渐被低成本腐蚀消耗,最后陷入了质量缺陷的泥沼。2009年,丰田因质量问题被迫召回的汽车总数接近一千万辆,此后,他又接连遭遇了“脚垫门”、“踏板门”和“转向门”等质量事件,遭受巨大的损失,面临全球信任危机。
长沙租车网(www.cszcw.net)摘自《知识窗》